《王女洛玄》是一部令人沉浸的短篇言情小说,由作家矫情的青青创作。故事主角余温洛承志的命运纠缠着爱情、友情和冒险,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惊喜和不可思议的世界。该派上用场了。”他意味深长地说,“毕竟,有些人最怕的就是先帝英灵不远。”他离去后,……。
《王女洛玄》精选:
1我站在宫墙之上,绯色衣袖被风吹得猎猎作响。城楼下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呼声。
上将军余温凯旋了。他骑在通体乌黑的战马上,银甲在夕阳下泛着血色的光。
百姓们挤满了长街,少女们将香囊、手帕纷纷抛向他。“余将军又打胜仗了!
”“咱们黎国的大英雄!”欢呼声浪一阵高过一阵。我扶在城墙上的手指微微收紧。
余温似有所感,忽然抬头。隔着数十丈的距离,他的目光精准地捕捉到了我。那一瞬间,
四周的喧嚣仿佛骤然远去。他的眼神深邃如墨,带着征尘未洗的疲惫,
还有某种更深沉的东西。我面无表情地移开视线,转向身后的小翠:“走吧。
”“殿下不去迎接余将军吗?”小翠轻声问,“他这一去就是三个月...”“不必了。
”我打断她,最后瞥了一眼城楼下那个挺拔的身影,“让他先去沐浴更衣吧,一身血腥气。
”转身的刹那,一阵狂风卷起我的裙摆。我下意识地按住衣袖,却听见城楼下传来一阵惊呼。
余温的战马不知为何突然受惊,前蹄高高扬起,险些将背上的主人甩下。而他只是轻扯缰绳,
便稳稳控住了坐骑。动作间,他铠甲下摆掀起一角,我清楚地看见他左腿上一道狰狞的新伤,
鲜血已经浸透了包扎的布条。小翠倒吸一口冷气:“余将军受伤了...”我抿紧嘴唇,
没有接话。就在我转身欲走时,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:“殿下就这么不待见臣吗?
”我猛地回头,不知何时余温已经登上城楼,正单膝跪地行礼。他的额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,
呼吸略显急促。“将军不必多礼。”我淡淡道,“既然受伤了,就该先去太医署。
”他站起身,目光灼灼地看着我:“一点小伤,不及殿下安危重要。臣离京这些时日,
宫中可还安宁?”我明白他话中所指。父王病重,皇叔洛承志蠢蠢欲动,这早已不是秘密。
“有劳将军挂心。”我避重就轻,“倒是将军此行,似乎比预计的归期晚了十日。
”余温的眼神微微一暗:“途中遇到些...意外。”他还想说什么,
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我们。“殿下!殿下!”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地跑上城楼,
“不好了!皇叔他、他在朝堂上提议要增兵边境,说是边境形势危急!”我的心猛地一沉。
洛承志果然按捺不住了。余温上前一步,压低声音:“殿下,此事非同小可。
若是让皇叔掌控了兵权...”“本宫知道。”我打断他,深吸一口气,“小翠,更衣。
即刻上朝。”转身离去前,我瞥见余温担忧的目光。“将军先去处理伤口吧。
”我放缓了语气,“朝堂上的风雨,本宫自有应对之策。”他深深看了我一眼:“臣遵命。
”走下城楼时,我听见他在身后轻声说道:“无论发生什么,臣永远站在殿下这一边。
”我的脚步微不可察地一顿,却没有回头。夕阳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一个向东,
一个向西,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分岔路。而我知道,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才刚刚开始。
2金銮殿内,沉香袅袅。我端坐在垂帘之后,指尖无声地划过扶手上的蟠龙雕纹。
透过珠帘的缝隙,能看见文武百官分立两侧,而站在最前方的,正是我的皇叔——洛承志。
他身着绛紫朝服,腰束玉带,斑白的鬓发梳理得一丝不苟。若不是他眼中偶尔闪过的精光,
任谁都会以为这是个忠心耿耿的皇室宗亲。“殿下。”洛承志缓步出列,躬身行礼,
“北境连年战乱,边防吃紧。臣以为,当增兵十万,以固边防。
”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。我尚未开口,兵部尚书李崇明已抢先道:“皇叔所言极是。
只是这十万新兵的粮饷,该从何处筹措?”“加征三成赋税便是。”洛承志语气平淡,
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“不可!”户部侍郎张清远猛地抬头,声音发颤,
“北境三州刚遭旱灾,百姓食不果腹,若再加税,恐生民变啊!
”洛承志轻笑一声:“张侍郎言重了。边境不稳,敌军长驱直入,
到时死的可就不止这些灾民了。”我冷眼看着这场精心编排的戏码。洛承志的党羽一唱一和,
分明是要借机掌控兵权,同时打压清流。“皇叔。”我终于开口,声音透过珠帘,
清晰地传遍大殿,“增兵之事,可有具体章程?”洛承志似乎早料到我会发问,
从容不迫地取出一本奏折:“臣已拟定详细方案,请殿下过目。”小翠接过奏折,
递到我手中。我快速翻阅,越看越是心惊。这方案不仅要求增兵十万,
还要设立“北境都督府”,总揽边境军政大权——而都督的人选,赫然是洛承志的心腹爱将。
“看来皇叔是早有准备。”我合上奏折,语气平静,“只是这都督一职,权柄是否过重了?
”“殿下明鉴。”洛承志微微躬身,“非常时期,当行非常之法。若权力分散,恐误军机。
”我正要反驳,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。“报——八百里加急军报!
”一个满身风尘的传令兵跌跌撞撞地冲进大殿,跪倒在地:“启禀殿下,北境急报!
昨夜敌军突袭黑水关,守将...守将殉国了!”满殿哗然。
洛承志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,随即换上沉痛的表情:“殿下!军情紧急,
还请速做决断!”我攥紧了袖中的手指。这军报来得太过巧合,巧合得令人起疑。
“余温将军到——”殿外突然传来通报声。我微微一怔。他不是应该在太医署治伤吗?
只见余温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戎装,大步走进殿来。他的左腿似乎还有些不便,
但步伐依然稳健。“臣余温,参见殿下。”“余将军有伤在身,不必多礼。”我看着他,
“将军此时前来,所为何事?”余温直起身,目光扫过洛承志,
最后落在我身上:“臣听闻北境军情紧急,特来**。
”洛承志的脸色微微一变:“余将军刚征战归来,身上带伤,还是好生休养为妙。
”“皇叔说得是。”余温淡淡道,“不过臣在黑水关驻守过三年,对那里的地形了如指掌。
若是要派援军,臣愿举荐副将赵青前往。”赵青?我心中一动。那是余温一手提拔的将领,
以勇猛善战著称,更重要的是——他与洛承志素无往来。洛承志显然没料到这一招,
脸色顿时阴沉下来:“赵青年纪尚轻,恐怕难当此任...”“皇叔此言差矣。
”余温打断他,“赵青去年在落霞谷以少胜多,大破敌军,这样的将才,怎能说是难当大任?
”两人目光在空中交锋,殿内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。我适时开口:“余将军举荐的人,
本宫信得过。就依将军所言,命赵青为援军主将,即刻发兵黑水关。”洛承志还想说什么,
我抢先道:“至于增兵之事...待赵青击退敌军后,再议不迟。”退朝的钟声适时响起。
“退朝——”内侍高亢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。百官陆续退出。洛承志在经过余温身边时,
脚步微顿,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:“余将军好手段。”余温面不改色:“不及皇叔。
”待殿内空无一人,我才缓缓起身。珠帘晃动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小翠上前扶我,
低声道:“殿下,方才好险...”我轻轻摇头:“这不过是开始。”走出大殿时,
我看见余温还站在殿外的汉白玉栏杆旁,似乎在等着什么。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,
与早晨在城楼上时如出一辙。“殿下的应对,比臣想象中更加果决。”他轻声道。
我看着他被夕阳勾勒的侧脸:“将军不是应该在太医署吗?”“比起臣的腿伤,
”他转头看我,目光深邃,“殿下的安危更重要。”一阵风吹过,带着晚秋的凉意。
我拢了拢衣袖,没有接话。有些话,不必说出口。有些心意,彼此明白就好。
“明日...”我顿了顿,“将军还是去太医署看看吧。”说完,我转身离去,没有回头。
但我知道,他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我的背影,直到我消失在宫墙的拐角处。
3子时的更鼓刚刚敲过,书房内烛火摇曳。我正批阅着洛承志那份增兵奏折,
朱笔在“设立北境都督府”处停顿良久。窗外忽然传来一声异响,似夜枭,
却又带着几分刻意。“什么人?”小翠警觉地护在我身前。话音未落,一道寒光破窗而入!
“夺”的一声,一枚玄铁飞镖钉在案前,尾羽犹自震颤。镖下压着一封素笺。“保护殿下!
”小翠急唤侍卫,却被我按住手腕。“且慢。
”我凝视那枚飞镖——它精准地钉在奏折上“洛承志”三字正中,入木三分,
却未伤纸页分毫。这般手法,绝非寻常刺客。展开素笺,八字墨迹淋漓,
似蘸着血色写成:“秋祭之日,宫门血染”字迹狂放,每一笔都透着森然杀气。
“秋祭大典就在三日后...”小翠声音发颤,“要立即禀报陛下吗?”我摇头。父王病重,
这个消息只会加重他的病情。指尖轻抚过墨迹,忽然触到一丝异样——这墨中竟掺着金粉,
在烛光下隐隐发亮。“金墨...”我喃喃道。这是唯有皇室宗亲才能使用的御墨。
就在这时,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“殿下,余温将军有急事求见!
”余温披着夜露匆匆而入,玄色斗篷下仍是白日的戎装。他目光扫过案上飞镖,
神色骤变:“果然...”“将军也收到了?”我立即会意。他从怀中取出一枚同样的飞镖,
镖下压着的素笺上写着:“祭坛伏兵,清君之侧”两封信,同一个送信人,同样的金墨书写。
“清君之侧...”我冷笑,“好一个清君侧。看来有人要借清剿奸臣之名,行谋逆之实。
”余温拾起那枚飞镖,仔细端详:“镖身刻着狼头纹,这是北境死士的标记。
但会用金墨示警...”“说明送信人身份尊贵,且熟知内情。”我接话道,
“能在皇叔的死士营中来去自如,又用皇室金墨示警...”我们同时沉默。
这个送信人的身份,呼之欲出。“三日后的大典,殿下绝不能出席。”余温斩钉截铁。“不,
”我轻轻摩挲着素笺,“既然有人特意示警,我们岂能辜负这番好意?”吹熄烛火,
我借着月光展开太庙布局图。“祭坛在此处,”余温的手指落在图上,“四周殿阁林立,
最适合埋伏弓弩手。”“若我是皇叔,定会在殿下登上祭坛时发难。”小翠忧心忡忡。
我摇头:“太明显了。他若要动手,必选在...”手指停在图上一处回廊:“这里。
祭礼结束后,仪仗必经此廊,两侧高墙正是瓮中捉鳖之地。
”余温眼中闪过赞许:“臣这就去布置。”“等等。”我唤住他,“既然对方送来这份大礼,
我们不妨...将计就计。”在他耳边低语数句,余温先是震惊,随即会意点头。临走时,
他忽然回头:“殿下可还记得,三年前秋祭,先帝赐您的那对白玉麒麟?”我怔住。
那对玉麒麟,正是父王在秋祭大典上所赐。“将军的意思是...”“有些信物,
该派上用场了。”他意味深长地说,“毕竟,有些人最怕的就是先帝英灵不远。”他离去后,
我打开密室,取出那对尘封的白玉麒麟。月光下,麒麟的眼睛仿佛泛着幽光。
小翠忽然低呼:“殿下快看!”只见其中一只麒麟的底座,
不知何时多了一行小字:“麒麟现,奸佞清”字迹新鲜,墨色犹温。我抚摸着那行字,
忽然明白了送信人是谁。“备轿。”我起身道,“去太庙。”“现在?
可是已经宵禁...”“正是要趁夜前往。”我握紧玉麒麟,“有些戏,总要提前排练。
”宫车悄无声息地驶出宫门。夜色深沉,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视。而我知道,这盘棋,
才刚刚开始4太庙在月色中静默如兽,朱红宫门像是凝固的血。“殿下,已经到了丑时了。
”小翠不安地环顾四周。我捧着那对白玉麒麟,指尖能感受到玉石中沁出的凉意。
守庙的老宦官颤巍巍地打开侧门,在看到玉麒麟的瞬间,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。
“老奴等候多时了。”他躬身行礼,声音沙哑得像是从地底传来。余温按剑跟在我身侧,
低声道:“此人可信?”“先帝在位时,他就是太庙令。”我轻声道,“若连他都不可信,
这宫中就再无可信之人了。”老宦官提着灯笼在前引路,佝偻的身影在长廊上拖得很长。
月光透过雕花窗棂,在青石地上投下诡谲的图案。“三日前,有人夜闯太庙。
”老宦官忽然开口,声音在空寂的廊道中回荡,“动了祭坛下的机关。
”余温神色一凛:“可看清来人模样?”老宦官摇头,
灯笼在他手中微微晃动:“只看见一枚狼头镖,钉在先帝灵位前。”狼头镖!
与今夜收到的飞镖一模一样。祭坛四周香烟袅袅,数十尊青铜烛台在夜色中如同持戟的卫士。
老宦官走到东南角的烛台前,枯瘦的手指在蟠龙纹路上轻轻一按。“咔哒”一声轻响,
祭坛正中竟缓缓升起一个暗格。暗格中,静静躺着一卷明黄绢帛。
“这是...”我屏住呼吸。“先帝遗诏。”老宦官的声音带着说不出的沉重,
“本应在陛下驾崩后公布,但如今...怕是等不到那时了。”展开绢帛,
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。当看到“若洛承志有不臣之心,立诛之”时,我的手指微微颤抖。
“原来父王早有预料...”忽然,余温猛地将我拉到身后:“有人!”几乎同时,
三支弩箭破空而来,深深钉入我们刚才站立的地面。“不愧是余将军,好警觉。
”阴影中走出一个身影,黑衣蒙面,只露出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。
余温长剑已然出鞘:“藏头露尾之辈,也配与本将军说话?
”黑衣人轻笑:“余将军不必动怒,在下只是来取回不该存在的东西。
”他的目光落在我手中的遗诏上。老宦官忽然吹熄灯笼,整个祭坛陷入黑暗。“带殿下先走!
”他在黑暗中低喝。余温拉住我的手,疾步退向侧门。身后传来兵刃相交之声,
显然老宦官正在为我们拖延时间。就在我们即将冲出侧门的瞬间,门外忽然亮起无数火把,
将夜色照得亮如白昼。洛承志端坐马上,身后是密密麻麻的私兵。“深更半夜,
殿下不在宫中安歇,来太庙所为何事?”他笑容温和,眼神却冷如寒冰。
我下意识将遗诏藏入袖中。余温上前一步,将我完全挡在身后:“皇叔带兵夜闯太庙,
又是意欲何为?”洛承志的目光在我们身上流转,最后定格在我微微鼓起的袖口上。
“看来殿下是找到了什么...有趣的东西。”他缓缓抬手,私兵们立即呈合围之势。
千钧一发之际,远处突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,伴随着甲胄碰撞的铿锵之声。“禁军巡夜!
何人在此聚集?”洪亮的喝问划破夜空。洛承志脸色微变。
我趁机高声道:“皇叔深夜带兵闯入太庙,莫不是要谋反?
”禁军统领带着一队士兵快步而来,看到眼前阵仗,立即下令:“保护殿下!
”局势瞬间逆转。洛承志深深看了我一眼,那眼神仿佛毒蛇的信子:“殿下说笑了,
臣只是担心殿下安危,特来护卫。”他挥手示意私兵退下,调转马头时,
用只有我们能听见的声音说:“三日后,祭坛上见。”望着他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,
我缓缓松开紧握的手心,那里已被指甲掐出深深的血痕。余温低声道:“他看见遗诏了。
”“无妨。”我将遗诏仔细收好,“既然戏台已经搭好,我们总要陪他唱完这出戏。
”东方渐白,第一缕曙光刺破云层。我知道,这场暗夜里的博弈,才刚刚揭开幕布。
5秋祭当晨,太庙钟鸣九响,声震皇都。我端坐銮驾,身着十二章纹祭服,头戴九龙含珠冠。
小翠随侍在侧,低声道:“禁军已按殿下吩咐换防,余将军的亲兵守在祭坛四周。
”“他腿伤如何?”“余将军坚持亲自布防,说今日绝不能有失。”銮驾行至祭坛前,









